行业新闻
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模式分析
2022-12-29 11:19
建筑垃圾处理系统是由收集、中转、运输、处置4个子系统组成的从垃圾产生源头到更终处置的多元化系统。系统的运作环环相扣,核心部分是建筑垃圾的归宿——处置系统,收运和中转系统是与之协调,为之服务的。处置系统通常包括中间处理和更终处置,垃圾的中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资源化处理厂,更终处置设施一般指填埋场。整个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要达到的更终目标是建筑垃圾的无害化、减量化和资源化。
优化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必须遵循3个原则:一是投资和运行费用应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承受能力,尽量做到费用更省(费用更小原则);二是系统的运作能达到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和减量化,并且使垃圾处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更小,从而保证环境、社会、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(风险更小原则);三是资源化程度高,经济、环境和社会效益较高(收益更大原则)。
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分为3类:
一是“低级利用”。如分选处理、一般性回填等。建筑垃圾分选主要将砖瓦、混凝土、沥青混凝土、渣土、金属、木材、塑料、生活垃圾、有害垃圾分离。其中,砖瓦、混凝土、沥青混凝土可进行中级和很好利用。而金属、木材、塑料也可以回收利用。一般性回填主要利用砖瓦、混凝土、沥青混凝土、渣土等惰性且土力学特性较好的建筑垃圾。
二是“中级利用”。如加工成骨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等。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工序主要包括粗选、破碎、筛分、磁选、风选等。主要骨料产品包括0~15mm砖再生集料,0~5mm混凝土再生砂,5~15、15~25、25~40mm的混凝土再生集料。这些骨料具有空隙率高的特点,适合生产混凝土砌块,建筑隔声、保温、防火、防水墙板及建筑装饰砖等墙体材料。
三是“很好利用”。如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、沥青等再利用。由于成本较高,技术成熟度一般,目前还不宜在国内推广应用。
建筑垃圾更终处置主要指填埋。由于组分特性不同,建筑垃圾填埋场与生活垃圾填埋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。建筑垃圾填埋场设计要点如下:
①工程泥浆、有害垃圾不宜进入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。
②建筑垃圾填埋场宜针对可直接利用物质较多,含水率较低的装修、拆违垃圾设置分选预处理设施。
③建筑垃圾填埋场宜根据组分不同设置填埋分区。填埋区可分为建筑渣土填埋区和其它垃圾填埋区。建筑渣土填埋区主要填埋砖瓦、混凝土、沥青混凝土、渣土等惰性物质。其它垃圾填埋区主要填埋以装修、拆违垃圾为主的建筑垃圾,这部分垃圾中掺混了较多生活垃圾。
④建筑渣土填埋区设计不需考虑人工防渗及雨污分流等措施,但应考虑雨水导排、易于开挖等方面内容,开挖后还可作为建筑工地的回填料。
⑤其它垃圾填埋区中污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性,填埋区设计应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规范要求,设置人工防渗、污水导排、雨水导排、雨污分流等措施。此外,还需设置污水处理系统。
⑥建筑垃圾填埋场(包括中转调配场)可以根据条件设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。
↑ 上一篇:国内外建筑垃圾产业化发展程度
↓ 下一篇:干粉砂浆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